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名著 > 墨子·45章 小取(1)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

墨子·45章 小取(1)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

来源:趣史都    阅读: 1.9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45章 小取(1)

从“夫物或乃是而然,或是而不然,或一周而不一周,或一是而一不是也。不可常用也,故言多方殊类异故,则不可偏观也,非也”。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事物有可能在一个方面相同,但不是全部相同,关于事物的推论,要不是前提肯定、结论肯定,要不是前提肯定、结论否定……

墨子的《小取》是墨辩的主要内容,在这里不仅总结了论辩的目的有六点: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还提出了“辟、侔、援、推”四种“归纳的论辩”。在胡适的墨辩逻辑研究总说中曾说过“辟和侔都是‘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的方法”,它们的区别是“辟是用那物说明这物;侔是用那一种辞比较这一种辞”。但它们都不能作为科学上发明新知识的方法。它们都不能推出人类未知的新知识。但援和推却不同,墨家的“援”即援引和援例,即由这一件推知那一件,由这一个推知那一个的方法。“推”是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即由已知推出未知。

“求同、求异、同异相交”等种种论述在此篇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论证。

墨子·45章 小取(1)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

【原文】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②,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

或也者,不尽也。假者,今不然也。效者,为之法也,所效者,所以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辟也者,举也③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

夫物有以同而不率遂同①。辞之侔也,有所至而正。其然也,有所以然也;其然也同,其所以然不必同。其取②之也,有所以取之;其取之也同,其所以取之不必同。是故辟、侔、援、推之辞,行而异,转而危,远而失,流而离本,则不可不审也,不可常用也。故言多方,殊类异故,则不可偏观也。夫物或乃是而然,或是而不然,或一周而不一周,或一是而一不是也。不可常用也,故言多方③殊类异故,则不可偏观也,非也。

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获,人也;爱获,爱人也。臧,人也;爱臧,爱人也。此乃是而然者也。获之亲,人也;获事其亲,非事人也。其弟①,美人也;爱弟,非爱美人也。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船,木也;人船,非人②木也。盗人③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④?恶多盗,非恶多人也;欲无盗,非欲无人也。世相与共是之。若若是,则虽盗人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人非杀人也,无难盗无难矣。此与彼同类,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非之,无也故焉,所谓内胶外闭与心毋空乎?内胶而不解也。此乃是而不然者也。

墨子·45章 小取(1)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 第2张

【注释】

① 这一篇与《大取》一样,都是《墨子》的余论。本篇主要探讨辩论与认识事物方面的问题,有几段以取喻的方法,解说认识事物时的“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等几种情况。

② 处:决断。

③ 也:当为“他”。

① 不率遂同:不是全部都跟着相同。

② 取:取用。

③ 多方:很多范畴。方,范畴,概念。

① 弟:当为“娣”,妹妹。

② 人:“入”字之误。

③ 第一个“人”:衍。

④ 奚以明之:怎么来说明这一点呢?

墨子·45章 小取(1)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翻译? 第3张

【翻译】

凡是论辩,都是打算用论辩弄清是非的界限,研究治乱的关键,弄明同异的所在,考察名实的关系,处置利害,决断嫌疑。于是就可深入万事万物的本来面貌,推究各种说法的不同类型,用名反映事实,用文辞表达心意,道理是从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在不同的事物中归纳出共同的东西,再用共同的东西去认识不同的事物。自己有的不反对别人也有,自己没有的不强求于人。

有疑惑,说明还没有完全认识。假设,说明现在还不是这个样子。效,是拿来作为法则的,效法那个东西,就是以那个东西为法则。所以合乎法则就是对的;不合乎法则就是错的。这就是效。辟喻,是拿另外一个东西来说明这个东西的。侔,是两个相同的命题可以并行不悖。援引,引用论敌的话:“你可以这样,我为什么就不能这样?”推究,找出论敌所不采用的论据,等同于论敌所采用的观点,奉还给他。“是犹谓”是说就好相识,表示相同。“吾岂谓”,是说我难道是那样说的吗?是表示不同。

事物有时有某些共同点,却并非完全相同。言词相当,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对的。事物有一定的样子,决定于其内在的所以然;事物的样子相同,但他们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的原因却不必相同。选择这个论据,自然有选择的根据;大家选择的论据相同,但是大家选择这些论据的根本原因却不一定相同。所以辟、侔、援、推这些论式,运用起来就会发生差异,转而会成为诡辩,扯得越远,距离原意越远,时间长了,就不是原来的样子,所以不能不十分谨慎,这些论证方法也不能经常使用。所以说话有许多技巧,不同的类型也各有依据,这也是无法全部都看得到的。因而在推论中需要注意不能以偏概全。事物有些前提肯定结论也肯定,有些为前提肯定但结论却是否定的。有时事物在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性,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却不具备普遍性;有时事物在某些方面观点成立,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则观点不能成立。不能总是生搬硬套。

白马是马;骑白马就是骑马。黑马也是马;骑黑马就是骑马。女奴是人;爱女奴是爱人。男仆是人;爱男仆是爱人。这就是“前提是肯定的,结论也是肯定的”的情况。女奴的父母亲,是人;女奴侍奉她的父母亲,并不能说是侍奉人。他的妹妹是个美人,爱他的妹妹,不能说是爱美人。车是木头做的;乘车不能说是乘木头。船,也是木头做的;进入船舱,不能说是进入木头。强盗是人;很多强盗,不能说是很多人;没有强盗,不能说是没有人。怎么证明这一点呢?讨厌强盗多,并不是讨厌人多;希望没有强盗,并不是希望没有人。整个世界都认为这是对的。如果这是对的话,那么虽然强盗是人,但爱强盗却不是爱人;不爱强盗,却不意味着不爱人;杀强盗,也不是杀人,这些命题也都不难成立了。这和前面所说的是一个类型,一般人都认为这是正确的,而墨家学派看来,却是不对的,没有别的缘故,就是所谓内心固执、对外闭塞和一窍不通吗?是内心固执而得不到解说呀。这就是“前提是肯定的,但结论却是否定的”的情况。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