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贾母为何会同意贾政迎娶赵姨娘?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贾母为何会同意贾政迎娶赵姨娘?原因是什么?

来源:趣史都    阅读: 2.6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赵姨娘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一个人物,是贾政的妾、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曹雪芹写《红楼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秉承“正邪两赋”的原则,即每一个人物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比如王熙凤,纵然管家能力超强,一生为贾府鞠躬尽瘁,落得个“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的结局,令人对阿凤心生钦佩;但同时,王熙凤也曾为三千两银子拆散张金哥、守备之子的姻缘,直接导致这对情侣双双自尽,在贾府日常管理中,对下人们更是动辄刑罚,或是嘴巴子伺候,或是一丈青招呼,这样的凤姐,让人又爱又恨。

细细看来,《红楼梦》中大部分人物都是这般描写的,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比较立体,一反世俗小说中好人处处都好,坏人无处不坏的脸谱化形象。但曹公唯独对赵姨娘这个人物,似乎给予了全部的“恶意”,纵观全书,赵姨娘“魇魔法”坑害阿凤、宝玉;探春管家,赵姨娘为了区区二十两丧银,当众站出来给自己亲女儿“好脸色”看,似乎赵姨娘是个完完全全的坏人。

但一旦假设赵姨娘是个人品卑劣,无坏不作的“泼妇”形象时,一个问题立刻会涌现出来:赵姨娘这么糟糕,当年为何能当上贾政的姨娘?贾母作为老祖宗,是怎么把关的?

若是细究,赵姨娘之所以能当上贾政的姨娘,恐怕当年恰是贾母作的主。原因很简单,贾政是个正经读书人,他自己是不会主动要求纳某个丫环为妾的,别说贾政,哪怕是“混世魔王”贾宝玉,纵然跟袭人有了夫妻之实,他也不敢跟贾母、王夫人提“我要纳袭人当姨娘”,这不合礼数,更不合体统。贾政之父贾代善就更不可能发挥作用了,因为他很早就去世了,这一点在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中明确提到过

红楼梦贾母为何会同意贾政迎娶赵姨娘?原因是什么?

那张道士又向贾珍道:“当日国公爷的模样,爷们一辈不用说,自然没赶上;大约连大老爷、二老爷,也记不清楚了。”——第二十九回

也就是说,贾代善在贾政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自然更不可能对贾政择妾发挥作用,所以细算下来,贾政当年纳赵姨娘为妾,十有八九是贾母亲自做的主!

这个结论很多人难以接受,贾母是那样一个慈祥和蔼的老太太,还是“木石姻缘”的坚定支持者,当年怎么会走眼看上赵姨娘这么个人品卑劣的家生丫环呢?这个问题是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的。

赵姨娘年轻的时候,不论是模样,还是性情,应该都和后来的晴雯别无二致,以至于有论者称“赵姨娘的前世,就是晴雯的今生”,晴雯若是如愿嫁给了贾宝玉为姨娘,将来就是另一个赵姨娘,这个结论虽然粗俗,但却颇有几分道理,因为纵观全书,晴雯的很多举动跟赵姨娘很“神似”。

晴雯是“爆碳”一般的性格,经常做事情不过脑子,在大观园内被她得罪的人不下一打儿,最有名的就是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怡红院的丫环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被查出真相,平儿为了贾宝玉的面子,有意将此事压下,只告诉麝月:过后让袭人随便找个理由将坠儿撵走。

这本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可晴雯却压不住心中的火气,直接拿起一丈青对着坠儿就是一顿惩罚, 并越俎代庖要将坠儿提前撵走,原本撵人就要得罪人,本来要得罪人的是袭人,结果晴雯这个没脑子的自己背上了这口大黑锅。

赵姨娘也是如此,做事情从不计较后果,甚至很多时候被人当“枪”使,比如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因为芳官舍不得蔷薇硝,便偷梁换柱给了贾环一些茉莉粉,被赵姨娘知晓后,她登时大怒立刻来到怡红院讨要说法,路上遇见了夏婆子,夏婆子一向与大观园内的丫环们不和,便故意挑唆赵姨娘去闹事,结果赵姨娘公道没讨回来,反被芳官等众多戏子们围着殴打了一通,真真让人啼笑皆非。

再看赵姨娘的外貌,目测赵姨娘当年也是个美女,这从她的两个孩子——探春、贾环可以明显看出来,探春样貌俊美,气质不俗,而且能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内,可见也是个美女;贾环则差了点,虽然书中曾多次提到贾环“形容猥琐,举止荒疏”,但都是针对气质而言的,就好比一个英俊男子,如果拱肩缩背,也会显得很猥琐,所以贾环的真实容貌应该不是不差,至少在平均线以上。

红楼梦贾母为何会同意贾政迎娶赵姨娘?原因是什么? 第2张

而这么一通分析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当年贾母为何会选中赵姨娘,赵姨娘年轻时应是个容貌美丽、口齿伶俐的丫环,与晴雯相似,所以也得到了贾母的垂青,事实上贾母也相中了晴雯,准备培养晴雯给宝玉做姨娘。但随着姨娘之路越走越远,赵姨娘逐渐丧失了初心,开始计较蝇头小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以至于发展到人品卑劣的地步。

正如贾宝玉的那句名言:女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了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贾宝玉的这番话,恰恰验证了赵姨娘的一生,赵姨娘当年未必就不是个心直口快的“晴雯”,其实何止赵姨娘,王夫人何尝不是如此,刘姥姥曾评价王夫人当年是个“爽利人,不拿大”,可不也变成了佛口蛇心的伪善人;贾政当年也是个喜欢吟诗作对的风流妙人,可为夫为父之后,不也变成了一个“假正经”吗?历经千帆,归来仍少年,这几个字,恐怕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