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古代男女都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每个朝代都是一样的吗

古代男女都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每个朝代都是一样的吗

来源:趣史都    阅读: 1.0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古代男女都是几岁结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国古代社会历代法典虽然也没有“法定婚姻年龄”一词,但却有法定婚姻年龄之意。我国古代有关法定婚姻年龄的立法源远流长,自夏朝起便有记载,但由于年代久远,先秦以前的文献资料相对缺乏,本文对的婚姻年龄的相关讨论从秦汉开始,到中国清朝为止。

一、秦、汉朝时期

秦国自孝公商鞅变法以后,一直运用法家思想治国理政,国力日盛,历经六代励精图治后,始皇帝实现了大一统。秦朝律令虽然对男女婚姻年龄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仍然可以推知在婚姻年龄问题上采取了法家的主张,即早婚。从秦朝户籍管理上可知,秦朝统治者为了增加人口、赋税、兵丁、防止遗漏户籍人口,对婚姻实行了严格的管控,有史料记载“有女子甲为人妻,去亡,得及自出,小未盈六尺,当论不当?已官,当论;未官,不当论。”

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男女结婚需要到官府进行登记才合法。至于男女结婚年龄则以女子身高是否达到6尺2寸为标准,但身高不是秦朝婚姻年龄有效性的唯一要件,即如果女子身高未达到6尺2寸,若官府对其婚姻进行了登记,则也有效。

秦朝时期1尺相当于今天的23公分,6尺则为138公分,按照秦代的普遍身高男子6尺5寸、女子6尺3寸来算,138公分相当于当时的14、15岁。28因此可以推断出秦朝男女的结婚年龄应在15岁左右,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的女儿华阳公主就是15岁嫁给王翦将军的,这一事例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秦朝较早的婚姻年龄。

古代男女都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每个朝代都是一样的吗

汉代婚姻年龄的立法规定汉朝律典没有对男女婚姻年龄做出单独规定,但在有关赋税征收的立法中涉及到了婚姻年龄问题,《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从中可以看出汉惠帝时期女子的结婚年龄应该在15岁以上30岁以下,过了30岁还没有结婚则要征收5倍的赋税。

惠帝时期实行的征收赋税与结婚年龄相关联的政策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分不开的,在惠帝执政时期,天灾不断、加上频繁的战争使得当时人口数量锐减,劳动力不足,连长安城附近的人口也不到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为巩固边防,修筑长城,妇女、老人、小孩都被征来服役,其总数仍只有十几万。人丁的缺乏使得大量土地荒芜、得不到耕种利用,鉴于此种情况,为了满足国家对劳动力、兵丁的需求,惠帝下诏鼓励早婚。

在当时社会,不仅民间成婚年龄较低,在皇室内部也有着早婚的传统,为了政治统治和继承大业的需要,如汉文帝、和帝14岁成婚,汉武帝、桓帝结婚时也不满16岁。

二、唐、宋时期

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得唐朝人口数量激增,人口规模达到了我国封建史上的第一个顶峰。政治统治的稳定使得唐朝初期男女婚姻年龄较以往有所提高,男子提高了3岁左右,女子提高了2岁左右。唐王朝对婚姻年龄的立法主要是以诏令的形式颁布的,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

古代男女都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每个朝代都是一样的吗 第2张

原则上对于男子子年满20岁,女子年满15岁以上的,必须结婚,如果女子因为父母去世处于丧期,则孝期结束后必须结婚;对家庭贫困的人们,若拿不出婚礼钱,则由当地官府和富有人家出资为其操办婚礼开支。如果官员在地方任职时,当地孤寡人口减少,生育增多,则可帮助官员在仕途上升迁。

太宗时期的婚姻年龄政策将人口的多少与官吏考核挂钩,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对人口的重视。唐玄宗期间“安史之乱”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玄宗也对男女的婚姻年龄进行了重大调整。允许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可以自由决定是否结婚,对不结婚的适龄男女取消了强制性结婚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王朝在婚姻年龄立法上的进步。

在男女婚姻年龄上,宋代初期实行的男女婚姻年龄与唐朝一样:《名公书判清明集》规定“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得婚嫁。宋朝经济的发达,随之带来文化的昌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在男女婚姻年龄上就是:男女婚龄各提高一岁。

虽然在整个封建社会中,许多有名见之士反对过早结婚,呼吁降低男女结婚年龄的声音一直不断,但由于整个封建时期,社会劳动力短缺,以及征收赋税的需要和家庭宗族观念的影响,降低婚姻年龄一直没有得以实现,虽然北宋时期婚姻年龄在以往的基础上,仅仅提高了一岁,但这无疑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婚姻年龄立法的一大进步。

古代男女都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每个朝代都是一样的吗 第3张

不仅民间老百姓婚姻年龄提高了一岁,在皇室内部男女结婚年龄和以往相也有所提高:孝章皇后成婚时十七岁,明德皇后十九岁结婚,隆佑皇后成婚稍早,但也达到十六岁。这些虽然都是明代婚姻的个例情况,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推断出宋朝男女婚姻年龄的大致情况。

三、元、明、清时期

元代在各民族间实行不同的民族政策,金人(女真人)有关婚俗的程序由女真风俗规定,汉人地区的婚姻年龄依照汉人礼法《朱文公家礼》规定。元十八年统治者又下诏规定:“若女年十五以上,无故五年不成,故谓男女未及婚年甲,其间有故,以其前后年月并计之若夫逃亡五年不还,并听离,不还聘财。”意为当时女子的法定结婚年龄为十五岁,并且最低为十五岁,如果女子不足十五岁,即便是已经订婚也不能私自结为婚姻,只能等到年满十五岁时方可结婚。

如果婚后男方外出五年不归,则女方可以另行改嫁并且不处以任何惩罚,这种情况在元史的其他材料中也得到了验证。元《郑泳郑氏家仪》中规定:“婚礼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岁,身及主婚者,无期以上丧,皆可成婚,必先媒氏通信问名,女家许之,然后过年月日帖,过帖之后,乃行聘定”。

郑氏家礼规定,男子十六岁至三十岁,女子十四岁至二十岁均为成婚年龄,可以自由婚配。同时元代还规定了男女结婚时须先由男方聘请媒人对女方的生辰八字,家庭出身予以细询,以使男女年龄相符,结为婚姻。

古代男女都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每个朝代都是一样的吗 第4张

明朝在治国理念上承继宋朝的规定,理学思想处于主导地位。《明会典》规定男女有关结婚等方面的习俗可以直接采用《宋朱文公家礼》执行。《明会典》规定“凡民间嫁娶、并依朱文公家礼行,男女婚姻、各有其时,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即为男子十六岁以上,女子十四岁以上是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这也是自北宋以来社会中普遍使用的男女结婚年龄。统治者在这里规定了结婚的最低年龄,但没有规定若违反这些规定结婚是否处以惩罚。

虽然《明会典》明文规定男十六岁,女十四岁的法定婚姻年龄,但对违反法定婚姻年龄的规定,又没有相应惩罚措施,因此民间“先时”(早婚)盛行。明朝统治者也认识到早婚确实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身心健康,因此明代法律明文规定对过早婚姻予以禁止。万历年间在四川就有禁止早婚的记录。

为了禁止早婚,统治者要求男子结婚必须年满十五岁上,对于不足十五岁已经结婚的,其父母都会受到重罚。地方官员若知情不管、知情不报,则地方官员一同受罚。对此我们可以得知,对古代婚姻年龄的规定,并不像我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统治者为了增加劳动力数量、兵丁数量、赋税,片面的一味降低男女婚姻年龄,将人们视为生育工具。

清朝《大清律例》规定:“男女婚姻各有其时,或有指腹、割衫襟为亲者,并行禁止。”对男女的法定婚姻年龄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指出男女结婚时都达到合适的年龄才能结婚,并且对指腹为婚、童幼许婚的情形予以禁止。《钦定大清通礼》比《大清律例》更为详细明确,《钦定大清通礼》规定“男年十六以上,女年十四以上,身及主婚者,无期以上服,皆可行。”

可见清朝的婚姻年龄仍然以《宋朱文公家礼》为蓝本。适龄男女如果没有处于丧、孝等特殊时期形,男子十六岁以上,女子十四岁以上都可以结为婚姻。由于清朝时我国人口基数已经很大,到康乾盛世时期已经达到一亿多人。历经康乾盛世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口数量也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虽然统治者采用了《宋朱文公家礼》的男十六岁、女十四岁以上的法定婚姻年龄,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婚姻年龄在此基础上都提高了不少。

清史资料《清稗类钞》、《清史稿·列女传》记载了五十名女子的结婚年龄,其中有多达三十二人是在十六岁以上结婚的,十六岁以下结婚的女子仅为八人,从中可以看出民间的婚姻年龄趋于稳定,也于增高,女子结婚一般在十七岁左右。

古代男女都是什么时候结婚的 每个朝代都是一样的吗 第5张

但是在皇室内部处于政治、继承等的需要,男女婚龄仍然不高,努尔哈赤娶蒙古格格时,蒙古格格仅为十四岁;孝庄文皇后嫁给皇太极时仅十二岁。而士大夫和官府家庭则和普通百姓差别不大,一般在十二三岁订婚、待十七十八岁以后才结婚,同时清代无论是士大夫还是民间百姓都遵循着《家礼》的规定,不许指腹为婚,童幼许婚。

四、总结

自秦汉到唐朝,统治者先后采取了“法家”“儒家、道家”的学说治理国家,社会总体发展较快。同时统治者也认识到婚姻年龄事关百姓身体健康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因此这一时期有关婚姻年龄的立法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获得很大发展。自宋朝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集大成时期,有关男女婚姻年龄的立法也趋于完善,基本形成了男16岁,女14岁的婚姻年龄模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