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赵普为宋朝做了很多贡献,为何后世评价不高?

赵普为宋朝做了很多贡献,为何后世评价不高?

来源:趣史都    阅读: 2.7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何对建立宋朝作出巨大贡献的赵普不能流芳百世?

作为一个“习吏事、寡学术”的半吊子书生,赵普在宋初政坛上的建树却是令人惊讶的,他的贡献远不止对内佐治制定政策制度方面,就是剿灭周边各国的军事扩张战略,竟然也是出自他的“襄赞定策”。明人刘浚有一幅著名的《雪夜访普图》,描绘的就是赵匡胤雪夜上门访问赵普,共商“先南后北”扩张计划的故事。司马光的《涑水记闻》里有这样一段记录:“太祖初登极时,杜太后尚康宁,常与上议军国事,犹呼赵普为书记,尝抚劳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赵普固然对大宋建国做过重大贡献,也确实比赵匡胤年长五岁,但太后完全把他作为皇帝兄长的说话口气,显示了太后对赵普的青睐和信任,也足见赵普与赵氏皇室不同寻常的关系。但是,为大宋王朝做出如此卓越贡献的开国功臣赵普,为什么却没能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丞相一样流芳百世呢?这似乎很不公平。但是,凡事都一定有其原因,赵普没能流芳百世的原因,是此人的个人品行实在难以让人恭维。

遍查正史野史,在军师或谋士这一类人物中,诸葛亮无疑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与之相比,除了历史爱好者,知道赵普这个名字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再进一步比较,“羽扇纶巾”的诸葛丞相是智慧和道德的双重化身,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彩故事,还有连弩、馒头、孔明灯和木牛流马等诸多个人发明,诸葛亮的形象近乎完美;而正史中对赵普的基本描述是“少习吏事,寡学术”,就是说他少年时便学习如何做官吏,但真正学问却很少。他自幼的理想就是成为权力场中的佼佼者。这样一个擅长权斗的人,听起来就相当讨厌,还有什么可让人欣赏的呢?

事实上,刘备的蜀汉政权只能算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从头到尾、满打满算也不过存在了五十年。其中,由诸葛亮主持工作的二十年虽然治理得不错,但充其量也只是勉强做到了偏安一隅,最终还是在三国中第一个灭亡。而赵普辅助自己的君主建立了一个历时三个多世纪的大王朝,陈桥兵变他就是主谋之一,除了黄袍加身的皇帝本人,他是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对这个国家的建立有着最重要的贡献。此后的“杯酒释兵权”,他又是主要的设计师。同时,他还参与了这个国家诞生之初,几乎所有重要方针路线的制订,他提出的治国方略帮助大宋实现了中央君主的高度集权,决定了整个宋朝的基本走势,甚至对后世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赵普对大宋王朝之功,怎么形容都是不过分的。

赵普为宋朝做了很多贡献,为何后世评价不高?

赵匡胤曾经为了赵普还发明过一个不太常用的成语:“鼎铛有耳”。大意是:连鼎和铛都有两只耳朵(鼎和铛都是三足两耳的金属炊具),形容某人或某事的影响之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有个叫雷德骧的御史中丞(相当于如今的监察部长兼中央纪检委主任),劾奏赵普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赵匡胤大怒,斥责雷德骧道:“只要是像鼎和铛这样有耳朵的东西就听说过赵普,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他是朕的社稷之臣吗?”并命令左右拖着这位大臣在庭前绕了好几圈,雷德骧的帽子都掉到了地上。赵匡胤还警告雷德骧不许对外人说起赵普的事。此事的出处见司马光的《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例子,足以说明宋朝开国之初赵匡胤是如何信任赵普的了。如此没有原则的袒护,当然不可能让朝中大臣们信服,大家心里怎样看待赵普,是不难想象的。

有史记载,有一次宋太祖登门去看望生病的赵普,看到廊下堆有刚送来的十瓶礼物,就问是什么东西。赵普说是吴越王钱俶送的海货。皇帝好奇,打开一看,却全是小颗粒的瓜子黄金。皇帝当时心情很好,告诉赵普受之无妨,并笑言:钱俶大概认为国家大事都是由你决定吧。话虽如此,这件事却在皇帝心里产生阴影,宋太祖是不允许部下揽权营私的。后来,宋太祖又发现了赵普违反禁令私运木材扩展府第等很多问题。这些“公忠其表、谋私其里”的行为,终于使赵普逐渐失去了赵匡胤的宠信。不久,赵普便失去了相位,被贬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使。

赵普为宋朝做了很多贡献,为何后世评价不高? 第2张

当初受宋太祖袒护时,赵普有恃无恐,连宋太祖的弟弟赵光义都不放在眼里,两个人矛盾很深。宋太祖死后,赵光义灵前即位,成为了宋太宗,赵普因与人权争,再加上与赵光义的夙怨,因此,被贬出了京城。

由于宋太祖的死太过突然,而“兄终弟及”并不合宗法,此事遂成宋初的一桩千古疑案。当时,朝野舆论对宋太宗颇为不利。于是赵普主动向宋太宗示好,密陈自己知道杜太后留下的遗书,在遗书中早已约定了太祖死后传位于太宗,即所谓“金匮盟书”。从各方面分析来看,赵普提供的应该是与赵光义合谋的伪证,而他这一举动对赵光义的意义却非同小可,赵光义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大宋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如此一个为了私利而放弃原则的人,又怎么能够得到后世的颂扬呢!从此,赵普又得宠于太宗皇帝,再次在朝中东山再起。

因此,像赵普这样行事没有道德底线的人,纵然能成就千秋功业,但他的名字怎么可能流芳百世?更别说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诸葛丞相相比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