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文史 > 散曲为什么会盛行于元代?详解其原因

散曲为什么会盛行于元代?详解其原因

来源:趣史都    阅读: 1.6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散曲是什么?为什么会盛行于元代?其实散曲是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剧本中使用的曲,粘连着科白、情节。

元代除了诗词依然处于“正宗”的位置外,诗坛上又涌现出一种新样式,这就是散曲。它与传统的诗词分庭抗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散曲兴于何时已难以确考,但它产生于中国民间的俚俗歌谣是无疑的。

散曲盛行于元代,这和语言以及音乐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散曲为什么会盛行于元代?详解其原因

元代民族交融,语音词汇与唐宋时代相比,已有许多变化;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入中原,也使与音乐结合的中国诗歌创作在格律上有所改变;此外,城市经济的发展,通俗文学兴起,也需要产生更能表达时代情趣的诗歌体裁。这一切,构成了散曲兴盛的土壤。

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期,起源于北方,故而散曲又称北曲。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包括套曲和小令。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如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如关汉卿《四块玉·别情》。小令以一支曲子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散曲大盛于元,这和语言以及音乐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元代民族交融,人口流动频繁,语音、词汇与唐宋时代相比,已有许多变化;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入中原,也使与音乐结合的诗歌创作在格律上有所改变。

正如王世贞在《曲藻·序》中所说的:“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商人、小贩、手工业者的生活喜好,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也需要产生更能表达时代情趣的诗歌体裁。这一切,是使诗坛萌发一种新花的土壤。

而元代大量文人参与散曲的写作,使之成为一种繁盛的文学样式,原因固然也有多种,譬如它的新鲜感,它和杂剧的亲缘关系(许多散曲家同时也是杂剧作家)等等。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元代文人摆脱了对政权的依赖而与市民社会接近,从而也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伦理的束缚时,散曲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能够更自由更充分地表达其思想情感的工具;他们的世俗化的、纵恣而少检束的人生情怀,找到了一种恰当的表现形式。

散曲为什么会盛行于元代?详解其原因 第2张

像王和卿的名作《醉中天·咏大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个空。难道风流种,吓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蝴蝶这一诗词文学的常见意象,在这里作为文人放狂的个性的象征,得到夸张、诙谐的表现,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作者情绪的欢快奔畅的律动。通常,蜂蝶采花是男女风流情事的暗喻,但这首曲子给人主要的感受,毋宁说是生命力的扩张。

它和传统诗词中常见的矜持、蕴藉实是大异其趣。